结婚登记“四连跌”:年轻人为何按下婚姻暂停键?
近年来,中国结婚登记人数持续下降。据民政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,2025年第一季度,全国结婚登记人数为181万对,同比减少了15.9万对。这一数字标志着自2021年以来结婚登记人数连续四年下滑。分析认为,结婚登记人数下跌的原因,主要是适婚人群的总数相比2013年减少了6400万,而年轻人初婚的年龄也显著推迟,男性的初婚年龄为30.7岁,女性为29.2岁。
然而,实际上,导致许多年轻人选择暂时“按下婚姻暂停键”的因素更为复杂,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:
首先,婚姻的成本如今已成为一个巨大的负担。高昂的结婚费用使得很多年轻人望而却步。首先是彩礼问题,各地彩礼普遍较高,通常在20到30万元之间。其次,婚车、婚纱、婚宴、蜜月旅行等一系列花费,使得结婚的总费用至少需要40至60万元。此外,全国的房价居高不下,哪怕是在二三线城市,购房所需的资金也在150至200万元之间。许多年轻人在结婚时不得不动用家庭积蓄,甚至背负几十年的银行贷款才能勉强实现梦想中的婚礼。与此同时,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年轻人选择放弃结婚和生育的打算。
其次,孩子的养育成本也是年轻人推迟结婚的重要原因之一。如今,养育一个孩子的费用相当庞大,从出生到大学毕业的花费至少在62.7万到86.8万之间。如此高昂的养育成本,让不少人对结婚和生育产生了极大的顾虑。许多人认为,婚后面临的巨大经济压力,不如选择不婚不育来得更为轻松。
再者,婚姻的信任危机也是影响结婚人数的关键因素。随着离婚率的上升,许多年轻人目睹身边的人结婚后不久便走向了离婚的结局,尤其是男性在离婚后的财产分割和法律纠纷中,往往成为受害者。因此,许多男性对婚姻缺乏信心,选择放弃婚姻生活。即便一些人决定步入婚姻,也常常选择在结婚前签订财产协议,以保障自身利益。
最后,女性的经济独立性显著提高,许多女性不再像过去那样依赖婚姻来保障经济安全。如今,很多女性认为,婚姻和育儿生活的辛劳与个人的自由舒适生活相比,后者更具吸引力。同时,部分女性对婚姻伴侣的要求也变得更高,而符合她们标准的人则寥寥无几。因此,许多女性宁愿选择“宁缺毋滥”,不婚不育,享受更自由的生活。
那么,如何才能有效逆转结婚登记人数的下滑趋势呢?首先,政府可以通过立法和政策手段,对彩礼进行限额。例如,山东已出台规定,彩礼不得超过6万元,河南部分地区也设定了类似的上限,而江西则限制彩礼金额不超过8.8万元。这些措施有望有效减少年轻人结婚的经济负担。
其次,降低房价并提供保障性住房是解决婚姻难题的重要途径。高房价是导致许多年轻人不敢结婚、不敢生育的主要原因之一。因此,政府应出台政策,降低各地房价,并加大保障房和廉租房的建设,以确保低收入群体也能拥有基本的居住条件。
此外,提高年轻人的收入和就业机会也是重要的解决方案。当前就业形势严峻,许多年轻人面临着收入不稳定的困境,这使得他们对结婚和生育产生了顾虑。通过增加就业机会,提高薪资待遇,可以为年轻人创造更好的经济条件,从而激励他们迈入婚姻殿堂。
总之,结婚登记人数的下降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,更是社会多方面因素的体现。政府、社会及个人应当共同努力,通过政策调整、经济支持以及文化引导,帮助年轻人走出困境,促进婚姻登记人数的回升。
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